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

《東京鐵塔─老媽和我,有時還有老爸》

左邊─幾年前買的電影DVD。
右邊─幾天前圖書館借的原著。

所以電影是早就看過的。
這本書在2005年出版,
作者是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的─Lily Franky
除了:散文;小說;繪本;專欄;插畫;攝影;XX家之外,
還有:藝術指導;設計師;詞曲作家;演員;等等頭銜,
有一個看不出是啥的──無線電導航員?
這本書是他第一本長篇小說,
也是他個人的自傳故事,
除了空前暢銷了──210萬冊外;
也在2007改編拍成了電視劇與電影!
故事內容.....先看看找到的這日文版的預告片:
因為這段預告的影片中有“上田禎”美麗的鋼琴和小提琴的主題配樂;
同時也有“福山雅治”的創作曲+演唱,皆極富情境的──【東京也有】。  翻譯中文的書本近350頁的故事內容,
精彩充盈了一個星期內的每日晨起與睡前,
終於等到星期天方才一口氣看完,
看完之後又拿出DVD重看一次。
這次連慕後花絮一個半小時的演員訪談都看下去了!
最後還是覺得書本比較精彩............。
電視連續劇無緣看過,
聽說台灣演員大仁哥─陳柏霖有在裡面ㄍㄚ了一角。

每一篇章的開頭都有作者敘述一段心情的文字,
接著一句:“五月裡曾經有個人這麼說過........”
然後,故事就接下去了。
我不清楚這個“五月...有個人”.說話的邏輯推演,
但我揣想到的是──五月是母親之月的關連吧?
而那些斷章的文字或許就是母親的語言?

其實故事文本,
平易得就如同妳我或周遭朋友的故事一般。

三歲時被媽媽帶離父親的家,
和媽媽相依為命一起生活著,
童年歲月的時光,
平日就住在外婆家,
放假輪轉到奶奶家,
偶而和爸爸見個面....
直到高中,想要逃離鄉下而選擇了獨自離家,
最後大學,順理來到更遠的東京,
媽媽苦撐供應在東京墮落的兒子,直到病倒,
兒子接媽媽來東京一起住,
生活才漸漸回歸正常。
當一切漸入佳境時,
媽媽的身體又再度出了大問題,
然後故事就在一同面對病魔直到生命終了時完結!

取名為《東京鐵塔....》,
源自於文章開頭:
《它,宛如陀螺的轉軸,分毫不差地插入中心,
插入東京的中心,日本人的中心,插在我門夢想的中心。》
無論從何而來;為何而來到東京的人,
似乎總都是環繞這中心點,
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地《轉啊轉啊,轉啊轉啊.....
然後被捲進去又被推出來,遍體麟傷。》
書中對東京鐵塔的描述與著墨,
不若電影中的鮮明,
或許是因為在影像中無論白日或是黑夜,
鐵塔紅色鮮明矗立著一種東京精神的象徵意義──
剛要起建鐵塔時父親年輕身影也在東京奮鬥過;
─最後父親也回歸家鄉〈被捲入又被推出〉,
老媽罹癌時住的醫院窗外就是耀眼的鐵塔風光;
人事雖非,但所有人還是──轉啊轉啊轉啊............!
這一句話在書中出現頻率相當高,
似乎帶著一種都市人無奈落寞的玩笑戲謔口語!

以第一人稱方式在書裡描述的媽媽,
勇敢;堅強;樂觀;幽默;好人緣;
雖然沒有辦理離婚手續的離開先生,
獨自養育小孩,
卻不會在孩子面前說先生的壞話。
著墨最多的好人緣,
每個來到家裡不論是拜訪或常住的兒子友人,
都費盡心力用豐盛飯菜來表達待客心意,
〈這在日劇─《糸子的洋裝店》也常看到...!
這其實讓我想起很多朋友的媽媽都是這種模樣....〉
最後常常連主角兒子的朋友,都變成媽媽的朋友了!
尤其是每每在飯局結束後的壓軸扮裝秀,
從老到小,無一不是暢懷大笑的收尾Ending。

這樣的媽媽在面對病魔時,
除了一樣勇敢堅強外,
甚至做好了所有的完美準備,
準備好自己的喪葬費;準備好給兒子老公的東西,
還有文情並茂的老媽媽對兒子擔心的遺書。
這如同他對兒子的教誨──
“不要給他人帶來困擾與麻煩......!”

淚下──思親......
是這故事帶給眾多人大部分的經驗。
也是這本書與這部電影精華感人心扉的地方,
看著書中情節;電影畫面;
很多地方會令人眼眶紅紅。
電影中無法呈現與病對抗的心理狀態,
書裡面非常詳盡抒寫,
當然很容易回到自己經歷的過程中......
那不忍卒睹的悲傷記憶.......... !
當然啦,
電影裡的悲傷氛圍在呈現上並不算多,
幕後花絮裡有很多場面是老牌演員“樹木希林”,
反過來指導導演──應該如何演;道具如何擺;
她真可算得上日本演員中的國母級吧?
在《橫山家之味》飾演的媽媽角色中,
也是如出一轍。
也許能這麼說吧──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!

在一邊寫著這篇觀後餘思時,
其實腦中想著一個小小計畫!
在5月的母親節時,可能..........做點甚麼!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者,請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