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漿;豆皮;豆花;豆腐還有豆干,其實算是一家親。
很久前就想試做看看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緣由從這絲瓜絡起頭!
以前在爸媽的夏季菜園瓜棚上,
總是留吊著幾條肥沃粗美的大老瓜 ,
任其日曬風吹加上雨淋!
直到秋天尾巴時節,瓜棚上藤蔓枯盡,
絲瓜絡就完成了。
喜歡這種先人智慧累積出來的天然物件!
幾多年前改變了洗碗方式───不用洗碗精了,
單純就是用這絲瓜絡+溫熱水即可清除輕油漬!
所以它就成了我廚房中不可或缺的物件之一啦。
為了要買這個絲瓜絡,
便找大哥上了一趟三峽的插角。
上次2011年10月的三峽隨行
發現這裡有個小攤阿婆,
除了現採自己種的生鮮蔬果販售之外,
小攤車上還掛了一堆絲瓜絡在賣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然後就順道到河谷下去......
在瀑布與山澗中......
為了搜尋一顆......適合的石頭.....
眾裡尋它千百度.......
沒錯,就是為了做豆腐用的鎮石!
當然在這之前要有的前置作業──一個星期前,
就得用蛋殼泡在醋裡面,一整個星期喔!〈上面黃黃顏色的一盆〉
聽說這樣就可以取代鹽滷!!!
因為有點點懷疑,所以就另外買了下方這片狀結晶的鹽滷,
一併做看看。
然後是黃豆的挑選。
左邊是有機黃豆;右邊是一般黃豆。
泡了一夜後,
有機黃豆個頭小一點;一般黃豆體積大很多!
再來就是磨豆漿啦!
直接將生漿磨入過濾袋中,
雖然這台“貴夫人料理機”有著過濾豆渣的功能,
但是總不及經過濾布後乾淨。
這是生漿。
接著煮豆漿。
1:
記得邊煮邊攪拌喔!
尤其煮滾的時候會一下子溢滿出來...
2:
然後當豆漿再下降的時候,就煮好了,可以熄火了。
這是熟漿,很快會結出一層豆皮喔!
3:
煮漿後半段的同時也一邊加水煮鹽滷。
4:
將熟漿沖入鹽滷中。
5:
剛開始會這樣濁濁的,
6:
沒多久就變成這樣分離狀態。
7:
這時就可以準備玩具啦!
這玩具.....是.....
很多年前在池袋的東急手創館〈Tokyo Hands〉的玩具部門買的。
當初買的時候......說真的,我不知道這個事幹嘛用的!
只是覺得這木盒很香,可以用來壓飯糰......!
8:
在木盒子下面鋪上一層綿紗布,然後直接將6的東東全倒進來,
9:
然後把棉布一面一面摺進來,
10:
最後變這樣。
11:
然後蓋上另一面的上蓋,
12:
最後押上石頭!
基本上,這樣上半部就完工了。
在步驟6的時候,
如果直接將固形物撈出來,
就是........豆花啦!
剛剛好有煮紅豆,
這樣就是一碗傳統的紅豆豆花呢!
接下來,來處理豆渣煎餅的部分。
在豆渣裡加入你想要加入的任何東西,
我加了──番薯籤;蔥花;洋蔥碎;青椒條;櫻花蝦;胡椒;鹽。
然後小施壓力揉成一顆顆圓形,
起一油鍋,中小火。
下鍋前將圓餅壓扁,
煎到這樣顏色就好了。
接著石頭壓差不多10分鐘──就是豆腐。
如果壓的時間久一點點,約25─30分鐘──就變成豆干。
來開封了喔!
上蓋掀開:
先掀開棉布看看........
嗯,連豆皮一起形成絲帶狀固體了。
然後直接把木框從上方拿起來,
再掀開看看橫剖面,
應該是棉布有摺痕,不是完美平整。
再取出看看....
不知道是不是時間問題,
我稱之為豆干的這東西,
竟然是“豆腐中有豆干;豆干中有豆腐”
的那種“你儂我儂”的雙重質地。
我壓的時間大約30分鐘,
直接從豆腐變豆干。
將新鮮的豆腐或豆乾泡再鹽水裡,
可以延長保存喔!
因為剛剛好有收集一個小小籐籃,
所以就有了一個假裝高級超市販賣百元的籐籃豆腐!
大家知道市場上販賣豆干的咖啡;黃色是經過滷製的嗎?
一般都是以醬油滷的,
一方面是較容易保存;
〈所以在外頭很少可以看到白豆干〉
一方面是比較漂亮。
黑心的就以焦糖色素泡製。
這個白豆干與青椒肉絲,微微醬油提色與味!
光這樣就超好吃的啦!
另外一道湯品,
將豆腐用直火燒烤,稱之為──燒豆腐.....
這是日本壽喜鍋的標準配備之一
直接加入蔬菜湯中燉煮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P.S.
步驟8的地方,下面要墊一塊盛水的容器,
所以我用黑烤盤墊底。
聽說這擠壓完排出的水也有很高的養分喔!
我是直接拿去澆花啦,
有人也冰鎮起來當開水飲用。
最為神奇的是:
果真蛋殼泡醋的汁液,
效果和購買的鹽滷竟一模一樣喔!
很久前就想試做看看!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緣由從這絲瓜絡起頭!
以前在爸媽的夏季菜園瓜棚上,
總是留吊著幾條肥沃粗美的大老瓜 ,
任其日曬風吹加上雨淋!
直到秋天尾巴時節,瓜棚上藤蔓枯盡,
絲瓜絡就完成了。
喜歡這種先人智慧累積出來的天然物件!
幾多年前改變了洗碗方式───不用洗碗精了,
單純就是用這絲瓜絡+溫熱水即可清除輕油漬!
所以它就成了我廚房中不可或缺的物件之一啦。
為了要買這個絲瓜絡,
便找大哥上了一趟三峽的插角。
上次2011年10月的三峽隨行
發現這裡有個小攤阿婆,
除了現採自己種的生鮮蔬果販售之外,
小攤車上還掛了一堆絲瓜絡在賣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然後就順道到河谷下去......
在瀑布與山澗中......
為了搜尋一顆......適合的石頭.....
眾裡尋它千百度.......
當然在這之前要有的前置作業──一個星期前,
就得用蛋殼泡在醋裡面,一整個星期喔!〈上面黃黃顏色的一盆〉
聽說這樣就可以取代鹽滷!!!
因為有點點懷疑,所以就另外買了下方這片狀結晶的鹽滷,
一併做看看。
然後是黃豆的挑選。
左邊是有機黃豆;右邊是一般黃豆。
泡了一夜後,
有機黃豆個頭小一點;一般黃豆體積大很多!
再來就是磨豆漿啦!
直接將生漿磨入過濾袋中,
雖然這台“貴夫人料理機”有著過濾豆渣的功能,
但是總不及經過濾布後乾淨。
這是生漿。
接著煮豆漿。
1:
記得邊煮邊攪拌喔!
尤其煮滾的時候會一下子溢滿出來...
2:
然後當豆漿再下降的時候,就煮好了,可以熄火了。
這是熟漿,很快會結出一層豆皮喔!
3:
煮漿後半段的同時也一邊加水煮鹽滷。
4:
將熟漿沖入鹽滷中。
5:
剛開始會這樣濁濁的,
6:
沒多久就變成這樣分離狀態。
7:
這時就可以準備玩具啦!
這玩具.....是.....
很多年前在池袋的東急手創館〈Tokyo Hands〉的玩具部門買的。
當初買的時候......說真的,我不知道這個事幹嘛用的!
只是覺得這木盒很香,可以用來壓飯糰......!
8:
在木盒子下面鋪上一層綿紗布,然後直接將6的東東全倒進來,
9:
然後把棉布一面一面摺進來,
10:
最後變這樣。
11:
然後蓋上另一面的上蓋,
12:
最後押上石頭!
基本上,這樣上半部就完工了。
在步驟6的時候,
如果直接將固形物撈出來,
就是........豆花啦!
剛剛好有煮紅豆,
這樣就是一碗傳統的紅豆豆花呢!
接下來,來處理豆渣煎餅的部分。
在豆渣裡加入你想要加入的任何東西,
我加了──番薯籤;蔥花;洋蔥碎;青椒條;櫻花蝦;胡椒;鹽。
然後小施壓力揉成一顆顆圓形,
起一油鍋,中小火。
下鍋前將圓餅壓扁,
煎到這樣顏色就好了。
接著石頭壓差不多10分鐘──就是豆腐。
如果壓的時間久一點點,約25─30分鐘──就變成豆干。
來開封了喔!
上蓋掀開:
先掀開棉布看看........
嗯,連豆皮一起形成絲帶狀固體了。
然後直接把木框從上方拿起來,
再掀開看看橫剖面,
應該是棉布有摺痕,不是完美平整。
再取出看看....
不知道是不是時間問題,
我稱之為豆干的這東西,
竟然是“豆腐中有豆干;豆干中有豆腐”
的那種“你儂我儂”的雙重質地。
我壓的時間大約30分鐘,
直接從豆腐變豆干。
將新鮮的豆腐或豆乾泡再鹽水裡,
可以延長保存喔!
因為剛剛好有收集一個小小籐籃,
所以就有了一個假裝高級超市販賣百元的籐籃豆腐!
大家知道市場上販賣豆干的咖啡;黃色是經過滷製的嗎?
一般都是以醬油滷的,
一方面是較容易保存;
〈所以在外頭很少可以看到白豆干〉
一方面是比較漂亮。
黑心的就以焦糖色素泡製。
這個白豆干與青椒肉絲,微微醬油提色與味!
另外一道湯品,
將豆腐用直火燒烤,稱之為──燒豆腐.....
這是日本壽喜鍋的標準配備之一
直接加入蔬菜湯中燉煮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P.S.
步驟8的地方,下面要墊一塊盛水的容器,
所以我用黑烤盤墊底。
聽說這擠壓完排出的水也有很高的養分喔!
有人也冰鎮起來當開水飲用。
最為神奇的是:
果真蛋殼泡醋的汁液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言者,請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