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

KJ音樂人生

昨天下班後的9點,
把醃了一天的草莓和李子煮起來,
9點半離開,
散漫步伐走到光點,
10點10分的電影,
片長90分鐘。
音樂人生預告片點擊這裡!!!
本來就很喜歡看紀錄片的質感──
貼近;質樸;生活;真實。
而這部去年2009金馬獎:三項入圍都得獎。
最佳紀錄片;
最佳剪輯;
最佳音效。

主角黃家正,香港人。父親是醫生。
故事從校際比賽優勝遠赴歐洲巡迴以及錄製唱片開始,
當時11歲的他,
明明就是個小小孩,
卻擁有細緻的音樂評鑑與表達能力。
而且思維也總是出人意外───
怎麼小孩會想到這些東西?
也許被冠上『天才』開始,
就也是他與眾不同的人生開端吧!

11歲開始拍攝,
影片終結在17歲家變陰影中的他。
六年來從稚氣到陽光少年的臉龐,
一直沒變的是自信;驕傲;還有一點點的憂傷。
印象深刻的幾個鏡頭就是當大家因為音樂比賽得獎,
而大肆歡呼的當下,
他沒有表情的臉游移在歡聲雷動的鼓譟氛圍中,
是多麼讓人───
讓人不知這個天才小孩要怎麼相處呀?
但是另外面對音樂的毫無止盡的衝勁,
又讓人感到如此活力與熱情。

他把不聽從指導的富家學弟趕出樂團;
他故意選超過規定時間樂曲參加比賽;
他痛恨大家是為了比賽而來樂團練習;
他對家人朋友在音樂上的無能很嚴肅;
‧‧‧‧‧‧‧
因為他的堅持,
結果,比賽成績都很優異。
中間過程全部都是吵鬧不休。

11歲和匈牙利的交響樂團合作,
演出以及錄製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,
剪接現場演出和老師指導畫面的穿插,
應該就是最佳剪輯獎的原因吧?
自然生動的上課氣氛;
嚴陣上場的演出表情;
因為現場演出的攝影機是固定式的,
觀眾席上一對老夫婦認真聆聽的表情動作也全都錄下。
太太感動到拉著身邊老公的手臂‧‧‧‧‧
演出的小孩精湛的融化在樂聲中的陶然‧‧‧
固定的畫面前與後都有動人的演出。

片子最後一段,
是拉哈曼尼洛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,
這音樂耳熟到爛掉的美麗,
光聽,就能大哭的那種美麗。
這裡就很討厭剪輯了,
剪輯的部份是演出和家變話題的穿插。
多希望是這首曲子的完整演出呀!
32分鐘──這首曲子全長。
第三樂章的狂放和家變的心情描述,
就像是要宣洩他對父親外遇的不滿吧?

今晚場內只有3對加我共7個人,
不知道有幾個人覺得好看。
好看的定義應該是───
有感動到心底的某個點。
因為感動而哭〈其實也不是一定要哭〉,
應該就叫好看。
哭,只是每個人情緒表達方式之ㄧ,
年紀越大的我哭點越高,
目前電影的本質已經被聲光效果取代了,
雖然這也算是一種進步。
但我好像也盲從地跟著看《流行電影》,
好久沒看這種──《該看的電影》了。

990元加入會員1年,
以後如果時間允許,
星期三下班就是我的電影日啦!

3 則留言:

留言者,請留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