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

精彩的巴哈無伴奏Steven Sharp Nelson - The Cello Song - Bach is back (with 7 more cellos)

向來不是很喜歡把古典曲目用現代電子樂器做新的詮釋。

巴哈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──
所謂的組曲──
嗯!就是很多小舞曲依一定的規則組合而成一首曲子。
在21世紀的現在應該是馬友友將它發揚光大的吧!
歷史上有太多著名大提琴家一直在發揚這套不朽的音樂。
比較近期的有卡
爾斯;羅斯托波維契;傅尼葉;....
據說錄音版本有10多種。
《第一號G大調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的《前奏曲》
──組曲最前面開場的一首曲子。
而這裡有找到三位大師版本:
1:羅斯托波維契〈Rostropovich〉


好像不能連結耶!
2:卡
爾斯〈Casals〉
這除了前奏曲外尚有往下發展卻又沒完整的第一號...

都在教堂拍攝的,怪怪!
雖然巴哈很長時間都在教會擔任音樂要職,
但是創作這組組曲的時候其實是擔任宮廷樂手,
這時期是他創作力最豐沛的時候,
這組作品當年應該是被視為通俗的流行歌曲的,
當時古大提琴是6根弦,
巴哈為這組作品發明5根弦的大提琴。
當卡爾薩斯在塵封書店中挖出這如獲至寶的曲譜,
則在現代大提琴4根弦上,
重新標記指法;演奏法;
將以往只被當成零散舞曲而拆散演奏的偉大巨作,
整合成現代版的獨立6首組曲。
3:馬友友〈Yo-Yo Ma 〉

從正襟危坐版到第3版本馬友友已經有很大視覺變化了,
接下這版本就厲害了,
以前很受不了不能把大提琴跟吉他外盒分清楚的人.....
這裡把大提琴當吉他〈琵琶〉方式演出;
這裡把大提琴當成打擊的鼓奏;
.....................
還好,沒有電子樂器加入,
嗯嗯→〈只有一個YAMAHA的電子鼓啦!〉
期間竟還鍵入了聖母頌的旋律...
這也是巴洛克時期重要的數字低音──夠厲害。
而且雖然看到8人的大提琴樂團,
其實是同一個人扮演。
這樣新型態的詮釋法讓我掌聲鼓勵!!!
請欣賞吧!

這樣音樂玩起來,
似乎很過癮。

楊照在他的「想樂」書中對大提琴這個器樂的闡釋:
「有的樂器對我們的耳朵唱歌,
有的對我們腦裡說話,
然而大提琴,
總是貼著我們靈魂那麼不客氣地直接燙貼過去。」

2 則留言:

留言者,請留名。